萎缩性胃炎真的会导致胃癌吗
萎缩性胃炎:一场胃黏膜的悄然战争
在人体的内部,有一场悄然发生的战争,它就是萎缩性胃炎。这是一种胃黏膜上皮反复受损,导致固有腺体萎缩、消失的疾病,慢性胃炎的一种。患者常感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这些症状在餐后尤为明显。他们还可能经历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的症状。要揭开这场战争的真相,胃镜和病理检查的证据是必不可少的,其中病理结果更是诊断的金标准。
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过程包括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以及非典型增生(异常增生)。病变的程度可以分为轻、中、重度。令人欣慰的是,大多数资料显示,轻、中度萎缩是可以逆转的,而重度萎缩虽然可逆性较小,但并非没有希望。现在让我们聚焦肠上皮化生这一环节。正常情况下,胃黏膜腺体中是没有肠上皮的。随着萎缩的加重,肠化的现象会愈发明显。过去人们认为肠化是不可逆的,但现在的研究表明,去除病因并配合治疗,肠化是可以消失的。即使出现了肠化,也不必过于紧张。有学者的长期随访调查显示,肠化患者的癌变率仅为1.9%。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我们不必过分恐惧,因为这并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发展成胃癌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胃黏膜细胞是从正常-衰老-增生-不典型增生-癌变逐步演变的。即使是老年人常见的轻度萎缩性胃炎,变成癌的几率也是较小的。老年病人应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如果在医院发现不典型增生,就需要格外注意了。首先要请医生再次确认是否有可能存在未活检到的病灶。如果存在这样的病灶,需要进一步做染色+放大内镜。如果怀疑癌变,还需要通过超声内镜来判断病灶的深度,以确定是否可以在内镜下进行治疗。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了密切监视病变的动态变化,定期复查胃镜是非常必要的。萎缩性胃炎患者每3年复查1次胃镜;伴有不完全性结肠型肠化或轻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每年复查1次;伴有中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则每3个月左右复查1次。对于重度不典型增生,如果超声内镜发现病灶位于粘膜层,也可以考虑进行内镜下剥离术。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及时获取病变的最新信息,采取适当的措施,为身体的健康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