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葡萄胎病变为绒癌的风险
警惕葡萄胎悄然变身绒癌的威胁
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葡萄胎这种妇女疾病已经变得较为罕见。葡萄胎,作为妊娠性绒毛肿瘤的初期疾病,其背后隐藏着恶变为绒毛膜癌的隐患。若诊断不及时,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葡萄胎,又被称为水囊状胎块,其真正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我们只知道它与绒毛膜绒毛异常有关。这些异常的绒毛包括各种程度的滋养层增值和绒毛基质水肿。这些绒毛膜绒毛逐渐转化成一团清澈的水泡,它们通常聚集成团,从细茎上悬挂下来,水泡的大小从肉眼可测到直径数公分不等。
统计数据显示,葡萄胎的发病率约为千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四十五岁以上的妇女发病几率是年轻妇女的十倍。其常见症状包括异常出血、子宫异常肿胀、无胎动、严重的孕吐反应、甲状腺毒血症与妊娠毒血症等。
虽然葡萄胎大部分是良性病变,大多数情况可以通过真空吸引和子宫收缩剂清除子宫内异物。约有20%的完全性病变者可能恶变为绒毛膜癌,甚至转移至肝、肾、肺、脑、阴道等其他器官。
即使葡萄胎病变成为恶性肿瘤或转移到其他器官,也不一定需要切除子宫。除非出现特殊情况,如绒毛激素过高刺激卵巢异常肿胀,产生外膜黄体囊肿,导致卵巢严重扭转、血管梗塞等紧急情况,或者患者已年过四十岁且无生育需求时才会考虑直接切除子宫。定期追踪血液中绒毛激素依然极为重要。
血液中的绒毛膜激素(HCG)是葡萄胎的肿瘤标志。患者清除葡萄胎后,每两周需要抽血检查一次绒毛激素是否逐渐下降到正常值且不再上升。之后改为每月检查一次,持续追踪半年后,逐渐延长为每两个月检查一次直至一年期满为止。在此期间,患者需口服避孕药进行避孕。一年后才可以再怀孕。大部分再次生育的婴儿都是健康的。至于曾经有过一次葡萄胎妊娠的女性,日后再次怀孕得葡萄胎的几率约为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源自葡萄胎病变的绒毛膜癌外,还有五成来源于流产和怀孕因素导致的绒毛膜癌。专家刘明道强调,孕妇产后的恶露一般在一至二周内会清干净。如果持续出血不止,除了可能是子宫收缩不良外,还可能是胎盘残留引起的绒毛癌。尽早治疗清除残留物至关重要。否则延误治疗时机可能导致大量出血和子宫感染引发的败血症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对于葡萄胎患者应保持高度警惕,及时发现并治疗任何异常情况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避免葡萄胎恶变为绒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