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护士数量十年翻了一番
护理工作在卫生健康事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贯穿于人的生老病死的全过程。广大护士们以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精神,承载着服务人民健康的重要职责。尤其在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下,护士队伍成为了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的重要力量,展现出了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护理工作,要求把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作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近十年来,中国护士数量以每年8%的增幅持续增长,截止2021年底,已经超过500万,增幅达到101%。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得到了根本扭转,男性护士的比例也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持续改善。
随着护士队伍数量的增长和能力的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持续提高,服务领域也在不断拓展。护士不仅在医院为病人服务,还将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为老年人、妇女儿童、慢性病患者等人群提供多元化的护理服务。借助“互联网+”的新业态,护士可以为群众提供上门医疗护理服务,让护理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在深化医改的进程中,激励机制的完善也有效地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社会各界共同营造关心、支持和爱护护士队伍的氛围,使得护士队伍得到了稳定和发展。
除此之外,“互联网+护理服务”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率先开展试点,明确责任主体和护士资质,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北京市的互联网居家护理服务项目也在不断丰富,包括健康评估和指导、临床护理、专业护理、康复护理等。
面对“十四五”时期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继续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士的能力和素质,拓展护理服务领域,让护理工作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还要关注老年医疗护理服务的加快发展,以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护理工作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全国护士队伍建设正朝着一个宏伟目标迈进。到2025年,我们预见一个繁荣景象:全国的护士总数将达到550万之众,每千人口注册护士的数量将增至3.8人,医护比例将达到1∶1.2的平衡状态。这一宏大构想的实现,不仅在于护士数量的增加,更在于护士能力的培训提升。我们将倾力投入,通过各种培训项目,让护士们掌握更专业的技能,以便更好地服务患者。
我们正在优化护理资源的布局,努力让更多的护士资源向基层倾斜。这样的布局调整,旨在让护理服务更加贴近民众,满足广大民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在“十四五”时期,我们期望护理的内涵和外延能得到进一步的拓展,特别是在老年、社区、居家等方面的护理服务供给上,我们要实现质的提升。
郭燕红对此有着清晰的表述,她强调要加快发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实施老年医疗护理的提升行动。我们要发展居家医疗护理服务和长期照护,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积极为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护理、日间护理等服务,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安心、舒适。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让每一个患者都能感受到温暖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