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刮痧必须知道的禁忌
刮痧:古老疗法的新解读
随着人们对传统医学的重新关注,刮痧这一古老疗法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它不仅仅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方式,更是一种防病保健的有效手段。刮痧的主要功效包括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以及健脾和胃。刮痧并非人人适用,适用人群和操作方法都有讲究,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在刮痧过程中,患者的体位选择至关重要。合适的体位不仅能确保刮拭操作正确,防止晕刮,还能让刮痧效果更佳。刮拭前,应确保刮痧部位清洁,以防感染。对于初次接受刮痧的患者,医生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其紧张情绪。
刮痧时,应保持室内适宜温度,避免患者在刮拭过程中受寒。刮痧力度要均匀,手法由轻到重,以患者能承受为度。刮到局部潮红或出现痧斑、痧点时即可停止。
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所有人都能轻易出痧。不出痧的患者,不可大力重刮或长时间刮拭。刮痧的效果并非完全体现在出痧上,更重要的是看身体状况的改善。
对于年迈体弱、儿童以及疼痛敏感的患者,应使用轻手法刮拭,并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表情及全身情况,随时调整刮痧方案。下肢静脉曲张或易肿胀者,宜采用逆刮法,注意不要从上向下刮。
虽然刮痧是一种有效的保健方法,但并非人人适用。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等禁刮。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人体之眼、耳、口、鼻、乳头、肚脐、前后二阴等部位也禁刮。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以及有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者,也不宜刮痧。有出血倾向者慎用本法。过度饥饱、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可当时重力大面积刮拭。精神病患者禁刮。
刮痧并非简单的操作,而是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正确的刮痧方法能够达到防病保健的效果,而错误的操作则可能适得其反。在选择刮痧疗法时,一定要选择专业机构和专业医师进行操作。
温馨提示:刮痧后患者应注意休息,喝适量白开水,不宜即刻食用生冷食物或洗冷水澡。若刮拭部位未退痧,不宜在原处再次刮拭,一般需间隔3-5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理性对待刮痧,了解刮痧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这样才能更好地享受这一传统疗法的益处。(责任编辑刘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