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经历大转折 负增长如何应对
当下,中国正面临人口发展的重大转折阶段。根据联合国最近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中国可能将于2023年迎来人口负增长。国家卫健委也在相关文章中确认了这一趋势,指出中国的总人口增速正在明显放缓,并在“十四五”期间将进入负增长阶段。这一新局面将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必须尽早规划并积极应对。
人口负增长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主要是由于低生育率。这是工业化、城市化社会的重要特征,受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变迁和城市化进程等一系列因素的共同影响,在短期内很难发生逆转。目前,一些欧洲国家和日本已经经历了人口负增长阶段,其背后的原因也是如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生育率逐渐下降,最终导致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由正转负,形成了巨大的人口负增长惯性。未来中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将呈现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负自然增长率”的状态。
人口负增长对经济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种因素的合力作用。尽管各国的经验存在差异,但人口负增长与经济增长并存是已知的事实。学界对此问题的看法存在分歧,有人认为人口负增长会带来不利影响,如劳动力减少、年龄结构老化等;也有人认为其对经济增长有利,能推动劳动密集型技术向人力资本密集型技术的转变。总体来看,人口负增长的影响是长期的、渐进的、缓慢的。我们不必过于恐慌,但必须及早规划、积极应对。
面对中国人口负增长的趋势,我们应积极筹谋,化危为机。需要制定应对人口负增长的发展战略,明确可能的风险并制定应对预案。要提高劳动参与率,稳定劳动供给,实施延迟退休政策,促进家庭支持和女性就业。第三,提高劳动生产率,挖掘人口质量红利,提高劳动力素质,推动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四,充分利用地区差异,实现劳动力在全国范围的有效配置,降低人口流动成本,促进产业在地域间的转移与升级。第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促进生产和消费的均衡,做好国际化人才引进工作。第六,提升生育意愿,释放生育潜力,实施积极的生育支持措施。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统筹考虑,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实现积极老龄化。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中国人口负增长带来的挑战,转化为发展的机遇,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