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从宝宝诞生的那一刻起,预防接种的旅程便随之开启。这些被我们称为“生命之苗”的疫苗,是生物制品的精华,对于人类而言,它们如同异体物质一般。这些疫苗进入人体后,能够刺激免疫系统,引发防御反应,从而有效抵御传染病的侵袭。正因为它们是异体物质,所以在接种后可能会产生微妙的免疫反应。
免疫反应有轻微与严重之分。轻微的反应通常不会引发太多关注,但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异常反应,这些反应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立即处理。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异常反应:
首先是晕针反应。这种反应通常在注射时或注射后的几分钟内发生,宝宝可能会突然陷入休克状态,失去知觉和行动能力。这往往是由于紧张或其他因素引发的暂时性脑缺血。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告知接种医生进行紧急抢救。
其次是过敏性休克,这种反应通常在注射后的数秒或数分钟内出现,但也有可能在3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后出现。它的表现与晕厥明显不同,宝宝可能会出现胸闷、气急、不安、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呼吸抑制和心跳停止。预防接种后,家长应留在注射场所至少30分钟,观察宝宝的表现。如有异常,应立即就医。
除此之外,还有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这是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通常在接种脑组织疫苗或非脑组织疫苗后10天左右发生。宝宝可能会出现四肢酸痛无力、手足发麻、感觉迟钝等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
某些生物制品可能会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液化而形成无菌性脓疡。虽然这种疫苗现在已经很少见,但如果接种部位出现异常状况超过72小时,家长应及时咨询医生。
还有一些宝宝对异体物质敏感,可能会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这些情况也需要家长注意,及时去接种单位咨询和治疗。
预防接种过程中,也可能因为接种医生操作失误或接种程序出现问题而引发事故。这些事故可能与消毒不严格、未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等因素有关。家长在接种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咨询医生。预防接种时也要注意偶合病例,这些病例并不是因为接种而发生的,只是与时间巧合而已。冬季易与流脑、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偶合;夏季则经常与肠道传染病如痢疾、肠炎等疾病偶合。虽然生物制品生产工艺越来越成熟,疫苗副反应越来越少,但家长仍不能掉以轻心。让我们携手守护宝宝的健康之路,让每一个小天使都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