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痿的两大治疗误区
重塑男性自信:走出阳痿治疗的误区
在生活中,许多男性因性功能不强而陷入困扰,甚至怀疑自己患病,遭受精神和金钱的双重损失。这一切的源头,往往是因为他们陷入了阳痿的治疗误区。
误区一:阳痿即是“肾虚”
一提起阳痿,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肾虚”,认为治疗就要壮阳补肾。其实,这是一种深入人心的误解。
这种误解源于中国人传统的认识,例如“一滴精十滴血”的说法,以及关于男人消耗过大的观念,导致了许多人认为需要“补补”。在南方,太太们常给丈夫炖参汤、王八汤;在北方,男人偏爱牛鞭、羊鞭等所谓能补肾壮阳的食物。但这些观念主要与一些宣传有关,让人们误以为阳痿就是阳虚、肾虚。
实际上,青壮年时期的男性,肾气最为充盛,因此在这一时期的阳痿患者中,肾亏并不多见。据统计,肾阳虚在阳痿患者中的比例仅占7.06%。不能笼统地认为所有阳痿都是肾虚所致。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补肾药主要是发挥类似雄性激素的作用。但大部分老年男性的血中雄性激素并不低下,而因忧思、恼怒等生活中的精神刺激所致的心理性阳痿更为常见。血管病变、神经损伤、内分泌紊乱等各种因素也可能导致阳痿。
误区二:服用壮阳补品就能提高性欲和治疗阳痿
受传统观念影响,一旦男性出现阳痿,就被认为是肾亏,进而滥用“壮阳”药。大量服用壮阳药后,很多患者的病症并未好转,反而出现了口舌生疮、牙龈出血、口干舌燥等副作用。长期大量应用壮阳药还可能抑制男性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兴奋,甚至加重前列腺肥大或前列腺癌的病情。对于由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引起的阳痿患者,服用此类药物甚至可能发生意外。
中医学认为,引起阳痿的病因有很多种,如气血瘀滞、气血不足等,肾阳亏虚只是其中的一种。现代医学亦认为阳痿有功能性的、器质性的多种分类。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只要服用壮阳补品就能提高性欲和治疗阳痿。
阳痿的治疗不能盲目跟风,必须针对个体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找出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作为男性,应该走出这些治疗误区,寻求科学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重塑自信,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