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宝宝难以入睡的妙招
在深夜的温馨时刻,我们的宝宝却精神焕发,不愿意与周公对话,反而陪伴大人一起熬夜。有时,困倦的小宝宝会用小手揉着眼睛向我们示意,然而一旦大人试图催他入眠,他们便会以哭声抗议。那么,面对这种宝宝“抗睡眠”的顽强,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城市的喧嚣生活中,不少婴儿也跟随大人的步伐,过上了“夜猫子”的生活。这种夜生活模式的形成,与其说是宝宝的生理原因,不如说是与大人作息习惯的紧密相连。白天,家中安静冷清,宝宝独自一人;而夜晚,爸爸妈妈的归来让家里变得热闹非凡。于是,宝宝开始期待这晚间的欢乐时光,从而形成了晚睡的习惯。
这种习惯背后隐藏着健康的隐患。据美国和英国的研究发现,宝宝在夜间睡眠时,身体会自行制造一种名为褪黑激素的荷尔蒙,这种激素与预防癌症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在1至5岁的黄金时期,夜间睡眠时间的减少或开灯睡觉都会干扰宝宝体内这种激素的正常制造功能。
那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控制宝宝白天的睡眠时间,带他到户外参与一些活动,增加运动量。这样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为晚上的好睡眠打下生理基础。
晚上回家后,爸爸妈妈可以与宝宝玩一些活动量较小的游戏,避免刺激宝宝过度兴奋,这样有利于宝宝晚上的安静入睡。
对于晚回家的爸爸妈妈,不要因父爱母爱而纵容宝宝晚睡。回家后首要任务是帮助宝宝营造温馨的入睡环境。
还可以在睡前给宝宝洗个热水澡,腾腾的水蒸气不仅具有催眠作用,还有利于宝宝的健康发育。睡觉时拉上窗帘、关上灯、降低分贝,为宝宝营造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
对于安睡的小妙招,我们可以设置固定的睡前准备活动,如与宝宝聊天、讲述白天的事情、安排明天的计划、选择明天的衣服等。固定的准备活动会让宝宝意识到睡觉的时间即将到来,从而产生一种安全感。规定宝宝的睡觉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旦规定好上床的时间,就要尽量保持不变,即使是特殊情况也不应让宝宝多待一会儿。明确的睡觉时间有助于宝宝养成按时入睡的好习惯。
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并实践一些有效的方法,就能帮助宝宝摆脱“夜猫子”的生活模式,让他们拥有健康的睡眠习惯。只有这样,我们的宝宝才能在充足的睡眠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