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进补有九忌 你知多少
导读秋季,这是一个适宜进补的季节。随着气温逐渐由炎热转为凉爽,我们的身体也开始逐渐转换状态,这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食物更适合进补呢?在秋季进补时我们又需要注意哪些禁忌呢?以下是对秋季进补需要注意的九点的详细解读,让我们一同来了解一下吧!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之后,虽然早晚凉爽,但人体容易感到倦怠和乏力。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正是进补的好时机。秋季进补并非随意乱补,而是需要注意一些禁忌。
我们要避免无病乱补。一些补品过量服用反而有害。例如,过量服用鱼肝油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导致发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我们在选择补品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补品。
中医讲究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擅自服用补药。虚症分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必须对症下药才能起到补益身体的效果。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分寒热,但起码应分为偏寒和偏热两大类。只有分清自己的体质属性,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补品。
任何补品都不宜过量服用。过量服用补品不仅不能起到补益身体的作用,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例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能导致腹胀、消化不良等问题。我们在进补时一定要适量,不可贪多求快。
在秋季进补时,动物性食物是良好的选择,它们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味美可口。肉类不易消化吸收,对于胃肠功能已经减退的老年人来说,过量食用可能会加重负担。我们在选择进补食物时,应该注重营养均衡,避免过量食用某一类食物。
我们还要注意不要胡乱进补。秋季虽然适合进补,但是我们应该注意日常进补的方式和方法。要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的滥补。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可以多吃如乌骨鸡、猪肺、燕窝、银耳等食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还需要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
有些人喜欢按照自己的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这不利于健康。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也有副作用。久服多服一种补品会影响身体内的营养平衡。因此我们应该保持饮食的多样性,注重营养平衡。
“物以稀为贵”的观念并不适用于食疗。那些高档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等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秋季是贴秋膘的好时机,但我们要避免过量进食导致体重增加。肥胖者和要控制体重的人应注意节制饮食、适量运动。我们应注意饮食的调节,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赤小豆、萝卜、竹笋等。在秋季还应注意提高热量的消耗,有计划地增加活动,以保持身体健康。秋季进补要注意适度、均衡、多样化,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