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费直接转保费?警惕背后风险!

生活百科 2025-04-15 04:00生活百科www.aizhengw.cn

银财险部最近发布了一份关于短期健康险的通报,揭示了部分公司在创新产品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公司通过短期健康险产品,与互联网医院、健康科技公司等合作,推出了一种特殊的保险模式“药转保”。在这种模式下,保险公司实际上承担了支付通道的角色,收取保费后迅速完成药费支付,不涉及风险管理。这种做法引发了行业内专家和监管机构的担忧。

随着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患者对长期药物治疗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在此背景下,部分保险公司推出了特定药品团体医疗保险,承保客户因已确诊疾病所需的药费。这种保险的承保方式独特,将等待期设置为零天,并在保险责任终止时一次性给付。保费收入与药品价格相近,使得保险公司更像是“走账”的工具,而非真正的风险管理机构。

这种“药转保”业务模式看似给保险公司带来了稳定的保费收入,但却忽视了其背后的风险。保险公司在这个链条中失去了自主定价权和风险管理权,成为合作平台的傀儡。这种模式下的保险业务已经异化,保险公司不再承担风险,只是表面收取保费。很多保险公司为了短期利益,仍然选择铤而走险,只在特定渠道和目标客户群体中推广这种产品。

这种局面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虽然短期内财务报表可能会看起来更加亮眼,但这些虚假数据会严重影响公众对保险产品的认知,甚至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干扰监管部门的政策制定。长期来看,这种背离保险基本原理的商业模式对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有害无益的。

监管部门多次鼓励保险公司通过产品创新丰富商业健康险的产品供给,但任何创新都应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进行,遵循保险的基本原理。保险公司应该深入研究客户需求,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开展产品创新。不能为了短期利益而忘记保险姓保的初心与使命。只有真正遵循保险原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保险产品才能赢得市场的长期认可。

保险公司需要审慎对待产品创新,不能偏离保险保障的核心属性。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这类创新产品的监管,确保其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发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商业健康险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全面、高质量的保障。

上一篇:孕期睡眠好有益胎儿发育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