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被删的最后一句
《卖油翁》被教材删除的最后一句:“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这一引人深思的句子,将卖油翁的精湛技艺与道家的哲学思想相联系,似乎在告诉我们,技艺背后蕴含着更深刻的“道”的哲理。
对于删除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为了简化教学重点。原文的主旨已经足够明确,强调“熟能生巧”的道理。而这一句涉及道家的哲学,可能会让读者在理解时产生困惑,分散对核心寓意的关注。教材编者可能希望学生更专注于“实践出真知”这一普适的道理,而不是去深入道家的思想。
考虑降低理解难度。这句中的典故出自《庄子》的“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需要读者对《庄子》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初中生来说,这是一个认知的门槛。删除这句话,可以让课文更加简洁易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避免因为典故的晦涩导致学习困难。
避免争议性解读。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引用庄子的话可能会引发对“技艺”与“道”的关系的深入讨论。如果过度解读,可能会误导出否定努力价值的倾向,例如过度强调“天赋”或“玄学”,这与课文鼓励勤奋的主题相悖。
那么,被删除的这一句“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解牛”和“斫轮”都是《庄子》中的典故。前者描述庖丁通过长期实践,领悟出道的真谛;后者则是轮扁以实践经验批判书本知识。欧阳修在这里借卖油翁的故事,暗示他的技艺不仅仅是熟练的手艺,更是对“道”的体悟。这种深层次的含义在教材中被隐去,可能是因为其复杂性超出了教学目标范围。
删除与否,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汲取到许多有价值的思考。无论是卖油翁的技艺,还是道家的哲学思想,都告诉我们:真正的技艺不仅仅是表面的手法,更是内在的理解和体悟。而教材的选择,则是为了更贴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从而得到更多的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