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镜头“绑定”的生活
盛夏的夜晚,北京三环外的足球场灯火辉煌。在这个时刻,飞盘运动正在成为年轻人的新宠。场地中,互不相识的年轻人身着运动套装,围绕飞盘展开激烈的角逐。这一现象并非孤立,实际上,飞盘运动已经在一众新兴城市休闲运动中崭露头角,成为当下的热门活动。
据某社交媒体发布的《2022十大生活趋势》报告显示,飞盘运动的内容发布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同比增长了6倍。这一运动的魅力何在?除了其参与门槛较低、容易上手之外,社交属性也是其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这些原因之中,专业摄影师的存在无疑为飞盘运动增添了不少色彩。
在这家飞盘俱乐部的课程中,摄影师成为了标配。在两个小时的飞盘课程中,摄影师们忙碌地捕捉着每一个精彩瞬间。课程结束后,学员们可以自由地选取照片,留下美好的回忆。这些“专业”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热议,有人赞扬飞盘运动的活力与社交属性,也有人质疑其过于注重形式与拍照。
回顾历史,类似的争议并非首次出现。早在露营风潮兴起时,就有人打趣说“没有美照加持的露营,都不算是成功的露营。”这种对拍照的重视,与早几年旅行必须发朋友圈的观念如出一辙,引发了人们对世界流于肤浅“图像化”的担忧。
的确,当吃饭、健身都等同于晒图时,这样的担忧并不为过。摄影术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摄影并不只是结果的呈现,更是欢乐与社交的源头。19世纪末期,随着柯达相机的普及,人们开始有了为自己拍照的机会。从此,旅游业也开始经历一场变革。尽管有人批评摄影让旅游变得千篇一律,但不可否认的是,摄影为人们带来了欢乐与社交的机会。
在城市飞盘运动中,我们也看到了相似的现象。一样的紧身裤、一样的高筒袜、一样的姿势、一样的角度……这一切似乎让飞盘运动变得单调乏味。正如勒夫格伦所说,“制作影像本身就是一段难忘的经历。”摄影机的不停转动,捕捉的不仅是飞盘运动的瞬间,更是年轻人的活力与社交的瞬间。
我们应该更加全面地看待摄影在休闲运动中的角色。它既是记录美好瞬间的工具,也是社交的桥梁。无论是旅游纪念照还是飞盘运动照,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记录。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警惕过度注重形式与拍照所带来的审美单一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