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登革热高发季节 防控记住这三条
这几日,“登革热”这个词无疑已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云南、广东、安徽以及浙江等地,登革热疫情的出现让人们开始关注这一疾病的具体情况。为此,我们特邀郑州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专家李肖红为大家详细解答关于登革热的种种疑问。
让我们先一探登革热的特性。登革热的流行期一般处于每年的5月至11月,而其高峰期则锁定在7至9月。对于没有并发症的患者,病程大约持续10天,通常预后情况良好。值得注意的是,伊蚊并非在吸取登革热病人的血液后立即传播疾病。实际上,它需要经过8至14天的潜伏期,让病毒在唾液腺内增值后,才具备传播疾病的能力。一旦发现登革热病例,医疗机构会迅速报告并规范治疗,而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则会立即赶赴现场进行疫点处理。
那么,如果我们身处登革热的流行区域,又该如何预防呢?在伊蚊活动高发的上午8至10时和下午4至6时,建议大家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外出野营露宿时,务必清除杂草、杂物,并注意附近的污水情况,远离瓦罐、树洞等隐蔽处。使用蚊帐时,别忘了在周围喷洒驱蚊药剂。如果你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工作或旅行,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应立刻前往附近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或感染科就诊,并向医生报告你的行程。
李肖红特别提醒我们,由于当前气温高且降雨多,伊蚊密度也在逐渐升高,虽然存在输入性风险,但登革热是可防可控的。她建议我们采取一些具体的防控措施,比如防蚊灭蚊、清理积水、居家安装防蚊纱窗和使用蚊帐、外出涂抹驱避剂防蚊等。清理垃圾和卫生死角也是防控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公园、花卉市场、建筑工地等重点场所。
北京佑安医院的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梁连春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登革热的一些重要信息。感染登革热病毒后,患者经过3至15天的潜伏期(通常为5至8日),多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并可能伴随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等症状。特别是当老人及家人前往东南亚旅游时,应做好充分的防蚊措施,穿上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抹蚊虫驱避药物。旅游后半个月内如果出现发热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登革热虽引起关注,但只要我们了解清楚其特性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就能有效地防止其传播。让我们共同做好防控工作,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