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性居家隔离,服药有讲究,4种常见的用药错误,一个都别犯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不断发展,防控措施的优化也愈发迅速。如今,对于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可以选择居家隔离,这意味着阳性感染者也可以在家中进行自我管理和恢复了。
对于这部分居家隔离的阳性感染者,是否用药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对于核酸阳性但无症状的无症状感染者,无需药物治疗。而对于那些出现轻微症状,如上呼吸道感染、轻微咳嗽、中低热的轻型病例,也可以考虑不使用药物。如果症状较为严重,如高热达到38.5度以上,或者咳嗽影响到日常生活时,就需要使用退烧药和止咳药进行对症治疗。
在用药方面,网上的信息繁杂,导致很多人盲目囤药,甚至因药物混用而加重病情。我们需要更加关注用药的安全和合理性。
不要盲目囤药。针对发热、流鼻涕、咽痛、肌肉酸痛等症状,选择一种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即可。例如,针对发热,可以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按照规定的剂量用药,避免过量带来的肝肾功能损伤风险。针对感染后常见的症状,如流鼻涕、咽痛等,可以使用连花清瘟或复方类感冒药如快克复方氨酚烷胺胶囊进行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快克等复方类感冒药同样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因此不要与退烧药同时使用,以免造成药物剂量叠加带来的风险。
抗生素不抗病毒,不要滥用。不少朋友会将抗生素和抗病物混淆,认为病毒感染就需要服用抗生素。但实际上,无论是针对流感、感冒病毒还是新冠病毒的轻症感染,都没有必要服用抗生素类药物。抗生素主要对付的是细菌感染,而非病毒感染。
改善咳嗽的药也要合理使用。针对干咳和咳嗽有痰的患者,需要选择不同的咳嗽药进行治疗。干咳可以选择镇咳药物如右美沙芬,而咳嗽有痰则可以选择稀化痰液的药物如氨溴索、愈创甘油醚等,帮助排出痰液,真正缓解咳嗽症状。
对于新冠感染的轻症患者,如果没有症状可以不使用药物,出现不适症状时可以适当用药缓解症状。但在用药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用药安全,避免滥用药物或乱用药物带来的健康危害。随着逐渐放开后,网上流传的用药指南众多,安全性和疗效都难以分辨,因此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遵循医生建议,确保用药合理。在居家隔离期间,还要做好自我隔离,多喝热水,多休息,吃一些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让身体尽快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