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越好越易得肠癌 预防肠癌的妙招有哪些
揭开大肠癌高发之谜:饮食与预防的密切关系
大肠癌的发病率近年来不断攀升,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专家指出,饮食习惯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脂肪、低膳食纤维的饮食方式被公认为是大肠癌的“催化剂”。
深入了解后发现,美国的饮食习惯中油炸类食品、暗红色肉类以及熏烤食品占比较大,这些食品富含饱和脂肪酸,容易导致大肠菌群失衡,从而促进致癌物的生成和发展。与此相对,亚洲国家的大肠癌发病率明显低于美国,其关键原因就在于高脂肪摄入较少。将脂肪摄入限制在总热量的30%以下成为预防大肠癌的重要手段。
除了饮食之外,预防大肠癌还需关注其他危险因素。经历过阑尾炎手术、有结肠腺瘤病史或家族肠癌史的人群,都属于高危人群,应特别关注自己的大便状况,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大便习惯的改变,如次数增多、便秘等,都是大肠癌的早期症状。一旦出现大便带血、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症状,意味着病情可能已经发展到中晚期。这时候,结肠镜、X线钡剂灌肠检查等医学手段可以帮助明确诊断。
肠道是我们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消化食物和排放废物。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可能导致肠道疾病的发生,其中肠癌尤为严重。预防肠癌,首先要从饮食做起。
如何预防肠癌?
要关注饮食问题。每天摄入足够的果蔬,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应吃2份水果和5份蔬菜,这有助于降低肠癌风险。多吃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和清淡的食物,如魔芋、大豆制品、藻类等。要少吃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例如动物内脏、肥肉等。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要注意体检问题。出现正常排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便中带血或黏液;近期腹部持续胀气或隐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五类人最好定期检查,包括大便时有不良习惯的人、久站久坐和长期便秘的人等。
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早晨起床和吃饭后是一天中最有便意的时段,可以早起一会,留出固定的排便时间。如果早晨没有排便,可以调整到晚饭后,并先进行半小时的运动,刺激大肠蠕动,促进排便。
大肠癌的预防需要从饮食、体检和习惯多方面入手,只有综合预防,才能有效降低大肠癌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