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标靶新药 远胜化疗
标题:肺腺癌治疗新突破:标靶新药表现远优于化疗
近日,一项由台大医院主导的跨国试验引起了广泛关注。该试验针对肺腺癌患者,尤其是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患者,采用口服标靶新药作为一线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果。
试验主持人、台大医院肿瘤医学部副主任杨志新表示,肺癌患者使用传统化疗药物大约只能维持半年疗效,而现有的口服标靶药物约为9个月。此次试验中的新药表现更为出色,主要得益于其药物结构能够更有效地抑制EGFR的常见突变型。
这项名为LUX-Lung3的第3期临床试验,涉及25个国家和地区的133家医院,共有230名实验组患者服用标靶新药成分afatinib,而115名对照组则接受多重抗叶酸成分与铂制剂的化疗组合。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疾病无恶化期达到11.1个月,其中56%的人肿瘤缩小;而对照组仅为6.9个月,且只有23%的人肿瘤缩小。这一结果令人振奋,尤其是对于那些存在EGFR突变型的肺腺癌患者。
杨志新指出,在EGFR突变型中,del19和L858R两种突变型合计占9成。针对这些患者,使用标靶新药的疾病无恶化期可延长到13.6个月。他也强调,治疗前的分子生物检测至关重要。如果肺腺癌患者不属于常见的EGFR突变型,化疗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在不良反应方面,虽然实验组患者中有8至9成出现皮疹、腹泻等反应,但大多数患者的反应并不严重。相比之下,对照组接受化疗的患者中有11.7%无法坚持治疗。
台北荣民总医院胸腔部胸腔肿瘤科主任蔡俊明也对此研究表示肯定。他表示,对于现有标靶药物治疗失败的肺腺癌患者,标靶新药仍有机会改善病情。该新药可能还有助于延缓EGFR罕见突变型(TG90M)的发生,这一突变会导致所有标靶药物失效。
这项研究为肺腺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肺腺癌是台湾最常见的肺癌类型,而亚洲人较容易出现EGFR突变。这项由台湾医院主导的试验对台湾意义重大,不仅提升了研究实力,也有助于加速新药在台的上市。数据源:中央社/记者陈清芳。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项研究为肺腺癌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但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治疗效果也会有所差异。在进行任何治疗之前,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确保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也期待未来有更多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改善肺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