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康复训练怎么做
揭开骨折康复的神秘面纱:一步步的锻炼助你重建健康之路
你是否曾因骨折的恢复过程感到困惑?骨折后的康复训练是身体恢复的关键一环,每个人的个体差异都可能影响训练的方式和时间。今天,我们将跟随肿瘤网的小编,一起骨折康复训练的奥秘,了解根据不同愈合阶段应如何进行训练。
从骨折发生的一刻起,恢复的过程就开始了。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恢复的时间和状况都有所差异。康复训练也需要个性化定制。我们将骨折的恢复时间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康复训练侧重点都有所不同。
第一周至第二周:这一时期,伤肢肿胀、疼痛,骨折断端不稳定。此时的主要任务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帮助消肿和稳定骨折。通过肌肉进行等长收缩训练,即在不移动关节的情况下,肌肉进行有节奏的收缩和放松。这种训练方式可以预防肌肉萎缩和粘连。除了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不运动外,身体其他部位都应进行正常的活动。
第二周至第五周:这个时期是临床愈合阶段。除了继续肌肉收缩训练外,要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逐步恢复未固定的关节的活动。这些关节的活动应由被动逐渐转为主动,以防止关节活动度下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起床进行全身活动。结合理疗,帮助消肿、化瘀并促进骨痂形成。
第五周至第六周:此时骨折已有足够的骨痂形成,可逐渐增加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范围。通过关节间的互相挤压和磨擦,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和塑形,防止关节内粘连的形成。对于那些涉及关节面的骨折,最好在固定两周左右就开始关节不负重的主动运动。这样有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第六周以后: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或已去除外固定。此时骨性骨痂已形成,骨骼已有一定的支撑力。但大多存在邻近关节的关节活动度下降、肌肉萎缩等功能障碍。此期的康复训练目标是恢复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使肢体功能得到恢复。通过伤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练习,迅速恢复到正常的活动范围和肢体力量。恢复期还可以结合理疗、步态训练等进行康复训练。
以上就是肿瘤网为我们介绍的骨折治疗各个时期的康复训练。对于骨折的恢复过程,我们千万不能大意。“伤筋动骨”需要细致的照料和正确的康复训练方式,避免不合适的训练加重身体的损害。遵循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我们将能够更快地重返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