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姐不再性感
首次踏入美国航空公司的机舱,你可能会惊讶于眼前那位笑容可掬的空姐,甚至是空奶奶的存在。
Bette Nash,一位已经翱翔了65年的空姐。在我们的印象中,“空姐”这一职业似乎总是与年轻貌美的“空中模特”联系在一起。他们既是《花花公子》杂志创始人海夫纳口中的“邻家女孩”,又是电影《春娇与志明》中的风情辣妹。长时间以来,她们在性化的目光中,成为了男性的性幻想对象,形形的影视、文学作品中也不乏“我和空姐的故事”。
例如,在知名播客“随机波动”中,一位女主持人曾在飞行中亲眼目睹坐在安全出口位置的中年男性,对身旁的女性空乘人员拍摄多张照片,这也揭示了空姐长时间面临的性骚扰问题。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全球范围内的观念正在逐渐改变。在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等发达国家,航空公司开始放宽对空姐的年龄限制和性感营销。特别是疫情后,许多国外航空公司为了留住人才,展示了更多的包容和多元性,放宽了对空中服务员的服饰要求,掀起了一阵“制服松绑浪潮”。
如今,空姐们可以穿着裤装和平底鞋工作,甚至不化妆上班。这一转变背后,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批天空女孩的勇敢尝试。回到1930年,一名叫伦切奇的女孩提议航空公司聘请护士担任空中乘务员。尽管当时的航空公司经理有所顾虑,但艾伦的坚持和热情得到了三个月的试用期。就这样,艾伦和7名护士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批天空女孩。
在早期的飞行中,客舱都是敞开的,没有安全带。这些天空女孩的工作包括清洁飞机、帮助加油、推进机库、固定乘客座椅、安抚乘客等。她们的制服是护士服的改版,简单朴素。除此之外,她们还要陪乘客聊天,展示睿智的一面。当时的航空公司对空姐的要求极高,甚至要求她们单身、不结婚。只有白人可以申请这份工作,对候选人的年龄、身高、体重都有严格的要求。
那时乘坐飞机旅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一件冒险的事情。然而对于空姐来说,这个职业却给了她们展示才华和照顾他人的机会。她们的工作不仅仅是服务乘客,更是安全、照顾和温暖的象征。随着时间的推移航空公司的要求也逐渐放宽融入了更多元化的元素。如今空姐的形象已经不再局限于年轻貌美的标准而是更加包容和多样化体现了航空业的进步和发展。时代风潮下的空中佳人:空姐的职业演变
如果说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前,乘坐飞机是一种冒险体验,那么二战后的飞机旅行则逐渐转变为一种奢华、舒适的高档体验。随着军事技术如机舱增压应用到商用客机上,航空旅行逐渐变得更为便捷和快速。特别是洛克希德公司的C-69、波音707和道格拉斯DC-8等喷气式客机的发明与使用,更是为这一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当时,这样的飞行体验如同洛可可式的艺术盛宴,只为富有的旅行者所准备。在今天看来,即便是标准经济舱的票价也高达1500美元。
为了吸引更多的男性商务乘客,航空公司开始巧妙地营销空姐。制服设计成为航空公司吸引目光的关键。他们不惜重金请来Raymond Loewy、Emilio Pucci和Alexander Calder等著名设计师为空姐量身定制制服。在上世纪60年代,太平洋西南航空公司甚至为空姐打造了五颜六色的迷你裙和性感靴子。更令人瞩目的是,某些航空公司要求空姐在服务期间穿着高跟鞋和热裤、超短裙。
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航空公司对空姐的性化宣传愈发明显。例如,布兰尼夫国际航空公司请来Pucci设计了五种不同风格的制服,其中一些设计充满未来感,甚至配备了透明太空头盔。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在服务过程中,空姐们可以脱掉制服的一部分,展示不同的层次和外观。这样的设计明显带有挑逗性质,配合一些性意味浓厚的广告宣传,使空姐几乎成为了男性乘客的集体幻想。这种宣传策略在当时的杂志、电影等媒体中随处可见。
这种性感营销的背后,隐藏着空姐们遭受的困境。她们经常遭到醉酒乘客甚至是飞机工作人员的性骚扰。这种性骚扰不仅影响了空姐的工作体验,也引发了公众对这一职业的关注和讨论。不少空姐因为频繁被骚扰,对性感空姐的营销及空姐招募中的性别歧视感到忍无可忍。在整个上世纪60年代,美国妇女权益组织(NOW)已经针对这些问题提起诉讼。
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随着机票价格的下降和女性乘客比例的上升,飞机旅行变得更为普及。航空公司开始意识到,对着女性和全家老小营销性感空姐的策略已经过时。与此一些空姐也开始挑战航空公司和媒体对女性的物化。她们建议空乘人员应该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
最终,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女性权益的不断提高,航空公司逐渐放弃了性感营销的策略。如今,空姐的形象已经变得更加专业和务实。她们的主要任务是确保乘客的安全和舒适,而不是满足某些人的幻想或挑逗。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高,也体现了公众对性别平等和尊重的认识的深化。重塑天际之梦:空姐制服的变迁与女性权益的进步
随着航空业的发展,空姐的形象也在不断地变化。过去,航空业对空姐的年龄、容貌等有着严格的限制,而今天,这些限制已经被逐渐打破。这一转变的背后,是无数女性对平等与尊重的不懈追求。她们的坚持不仅体现在制服上,更展现在航空业日益重视女性权益的态度转变上。
制服是职业的象征,也是时代的缩影。在制服的历史变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空姐形象的变化。曾经,空姐的制服被视为性感的代名词,而如今,制服已经变得越来越专业和保守。这种转变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空姐的制服开始从眼花缭乱的性感风格转变为高雅与专业。
到了今天,美国航空公司已经解除了对空姐的年龄和容貌限制,空中乘务工作也不再仅限于女性。空姐的称呼也从“stewardess”转变为更加中性的“乘务员”(attendant)。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社会对性别角色的重新认识,也体现了对女性权益的尊重和保护。
除了美国,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开始加入制服松绑计划。不论是西方国家的航空公司,还是像韩国廉航Aero K这样的新兴航空公司,都在逐渐改变对制服的传统观念。如今,空中服务人员可以穿着朴素专业的制服,展现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这种变化不仅令乘客感到舒适和尊重,也让空中服务人员感到自信和自豪。
这种转变并非一帆风顺。有人对不再性感的空姐形象感到失望,也有人认为现在的制服过于保守和乏味。对于空姐来说,摆脱职场性骚扰、获得平等对待远比制服的外观更为重要。这是她们长久以来的努力所取得的胜利,也是航空业不断进步的体现。
在这个时代,我们见证了空姐形象的变迁,也见证了女性权益的进步。让我们为这些勇敢的女性点赞,她们的努力和坚持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更多的女性树立了榜样。未来,我们期待航空业能够继续发展进步,为所有乘客提供更加专业、高效、友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