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院给群众就医提供便利

抗癌饮食 2025-05-30 14:24肝癌症状www.aizhengw.cn

不久前,国务院发布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便是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普及与发展,包括健康咨询、在线问诊以及远程会诊等服务。这一政策动向,标志着我国互联网医疗即将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近年来,互联网医院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量由2018年的百余家迅速增长到目前的超过一千六百家,形成了一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这种模式的出现,究竟给群众的医疗需求带来了哪些实质性的便利?互联网医院又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如今,手机复诊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无论是位于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神经内科主治医师陈飞,还是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的内分泌科主治医生徐伟,他们都通过各自的医院APP为患者提供线上医疗服务。像李先生这样的患者,无需亲自到医院,就能在手机上完成复诊、开药等流程,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来说,线上问诊和用药调整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极大地提高了治疗的便捷性和满意度。

除了方便患者复诊和咨询,互联网医院还通过远程会诊与复诊相结合的方式,为基层患者提供了更为全面的医疗服务。在重庆市万州区的部分药店和村卫生室,医生们通过联网的医疗终端,可以与三甲医院的专家进行视频连线,共同讨论并处理患者的疑难杂症。这种模式不仅方便了基层患者就医,还提高了基层医生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位于安徽省金寨县的老王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他的类风湿病情恶化,当地医生通过互联网远程医疗平台向北京的专家求助,成功解决了治疗难题。这种互联网医院模式有效解决了偏远地区疑难危重和复杂病症患者的就诊难题,让优质医疗资源得以共享。

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秋霖认为,互联网医院通过整合医疗服务资源,提升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降低了患者的就医成本。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推动,互联网医院的优势将更加凸显,惠及更多群众。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互联网医院还在不断创新和拓展服务内容。例如,三峡医院开设网上预约护士上门护理服务,为常年卧床的患者提供定期护理。这种服务模式不仅方便了患者,还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互联网医院的出现和发展,为我国医疗服务的普及和提高带来了无限可能。未来,我们期待互联网医院能够在政策、技术和服务等方面持续创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陈晓平医生汇聚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及呼吸科顶级专家,联手开展远程会诊与复诊。针对老王的重度低钠血症引发的脑损伤与轻度肺部感染,经过严谨系统的治疗,老王迅速恢复健康,重拾生活活力,甚至能够重新投入到田间劳作中。

中日友好医院的副院长崔勇详细介绍,该医院互联网医院的特色服务之一是远程医疗与互联网诊疗的完美结合,旨在提升基层诊疗水平并兼顾患者便利。远程医疗主要针对基层机构中的危重复杂病症患者,而互联网诊疗则侧重于为复诊患者提供便捷服务。对于那些在复诊期间病情可能出现恶化的患者,远程会诊与复诊的结合能确保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因长途跋涉而耽误救治时机。目前,中日友好医院互联网医院系统已连接全国近六千家医疗机构,包括五百八十多家医养结合机构,完成了超过一万三千例远程会诊。

尽管在线医疗需求日益增长,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却面临诸多挑战。《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已达2.39亿人。但据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与健康界联合发布的《2021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指出,虽然互联网医院数量迅速增长,但真正有效运营的不足一成,九成以上处于建设后的闲置状态或运营不足。

卢清君主任,作为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的负责人以及中日友好医院发展办主任,认为公立医院开办互联网医院服务存在的堵点包括顶层设计不完善、业务范围不明确等。医生准入监管和线上诊疗培训不足、缺乏标准化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流程和诊疗规范也是关键问题。公立医院互联网医院的成本补偿机制和激励评价机制不完善也影响了医生和医院的积极性。患者对互联网诊疗的认知不足和医保报销范围的限制也是制约互联网医院发展的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卢清君主任建议从患者的就医体验出发,加强互联网医院的运营管理,并突出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同时完善线上收费体系及医务人员绩效激励机制,建立与线下相对应的收费标准和绩效补贴制度。梁志刚主任则强调应加速医保结算在全国范围的落地,让互联网医院的患者也能享受医保报销的便利。打破区域壁垒,鼓励三级医院在乡村设置远程接诊点,借助5G技术和远程医疗设备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能够逐步解决互联网医院的堵点问题,推动互联网医疗事业的持续发展。

上一篇:葵花药业IPO:民族医药品牌企业拟添新军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