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化疗会导致白细胞低
化疗药物治疗癌症的双刃剑
化疗,这一治疗癌症的常用方法,以其独特的手段杀灭迅速增殖的癌细胞。与此它对正常细胞的增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化疗药物通过抑制DNA分裂增殖能力,深入癌细胞的增殖周期各个环节,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这种治疗方式的选择性并不强,因此在消灭肿瘤细胞的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一定冲击。尤其是对细胞中的粒细胞系的影响最为显著。这种现象会导致抑制,具体表现为白细胞数量的减少,甚至全血细胞减少。当白细胞数量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患者就需要接受升白治疗并口服补血药物。随着化疗药物在体内累积量的增加,抑制的情况会逐渐加重。大多数抗癌药物引起的抑制通常在用药后1至3周出现,持续2至4周恢复。虽然白细胞数量的下降令人担忧,但更令人警惕的是可能伴随的感染风险。当白细胞数量低于特定水平时,感染和出血的风险将急剧上升。对于不同水平的白细胞数量下降,处理方式也各有不同:
对于一度毒性、白细胞数量在(3.0-3.9)×10^9/L范围内的患者,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当白细胞数量在(2.0-2.9)×10^9/L之间,且患者没有发烧或感染迹象时,可以暂时观察;但如果同时出现发烧或感染的症状,则需要进行抗感染和升血小板治疗;一旦白细胞数量低于2.0×10^9/L,无论是否发烧,都需要应用升白药物。
在化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必要的支持治疗是至关重要的。这包括提供富营养的高蛋白饮食、维生素以及中草药等。如果白细胞数量(WBC)低于3.5×10^9/L或血小板计数(PC)低于60×10^9/L,应考虑停止化疗。
关于年龄问题,高龄患者也可能耐受化疗并获取良好疗效。同样的药物,剂量和用法的不同可能会导致截然不同的治疗效果。化疗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好处也有副作用。只要医生应用得当,其好处通常多于坏处。是否进行化疗以及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有经验的肿瘤专科医生来决定。在选择化疗时,不应因过分惧怕其副作用而放弃机会或选择不正规的化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