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史上最严控烟条例实施 市民担忧执法难
广州,这座繁华的城市,迎来了一个新的日子广州市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实施的时刻。从新华网传来的消息,这一条例被形象地称为“史上最严格”的控烟法规。它如同一道坚固的屏障,为公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据了解,《广州市控制吸烟条例》的实施范围广泛,涵盖了全市的公共场所。办公室、会议室、礼堂、电梯等场所,以及经营面积超过150平方米或餐位在75个以上的商业场所,都被纳入了禁烟的行列。这些场所,在条例的允许范围内,可以划定吸烟区。广州市各大公共场所已经积极响应,展开了一系列的控烟行动。
记者在街头进行的采访却发现,许多市民对于这一新的控烟条例并不熟悉。一些人担心,由于缺乏明确的执法主体和复杂的执法环境,禁烟条款可能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在广州的交通枢纽广东省汽车客运站,记者看到多名佩戴“控烟劝导员”字样袖章的工作人员正在辛勤工作。他们一边清扫地面卫生,一边留意候车厅是否有吸烟人员。车站的党总支书记李桂玉表示,现在车站的工作人员都是“劝导员”,他们都有责任劝阻乘客在公共场所吸烟。条例生效后,他们的劝阻工作有了法律依据,更容易得到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尽管这一条例对于保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在记者在广州多个场所进行的随机采访中,九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或“不清楚”这一控烟条例。
有市民表达了对新条例的担忧。一位有10年烟龄的黄先生告诉记者,尽管他平时一般能够注意不在公共场合吸烟,但新条例将禁烟区域大大扩展了,让他感到难以迅速适应。他还担心,如果执法不当,可能会引发纠纷。
一些市民还对禁烟条例的执法主体产生了疑问。他们认为,城管不应成为罚款的执行单位,而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专业的执法机构来负责这一工作。他们也希望能够制定详细的执法方案,明确执法的流程和责任,避免引发混乱。
这一控烟条例的实施,无疑是对公众健康的有力保障。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确保法规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为广州市民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