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电子健康码
面对新冠疫情的挑战,健康码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期,全国各地推出的健康码种类繁多,多达近百种,这给人员的跨地区流动带来了诸多不便。
在这场抗疫战斗中,“健康码”宛如一把钥匙,开启了我们日常出行的通道。从北京的“健康宝”,到上海的“随申码”,再到重庆的“渝康码”,各地推出的健康码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不同城市的健康码互认问题一直困扰着经常出差的人员。
如今,这一困扰或将得到解决。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在近期的一次会议上表示,春运期间,要落实好防疫健康码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全国互认、一码通行。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意味着我们即将告别繁琐的健康码填写流程,迎来更加便捷的生活。
在过去的一年里,人们经常抱怨由于各地健康码不统一,每次出行都需要填写多个健康码,这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特别是在春运期间,人们需要在各大交通枢纽出站口挤在一起填码,场面令人头疼。
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多部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1年春运工作和加强春运疫情防控的意见》指出,要加快推动健康码全国“一码通行”,提高人员通行效率。这一举措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许多人表示支持,希望各地能够真正实现健康码的互认,避免重复填写。
事实上,早在去年国家就曾号召各地区健康码在全国范围内“一码通行”。目前,部分省市已实现“全国通行”,但大部分地区仍以实现“全省通行”为主,尚未做到健康证明全国互认。一些省份甚至省内健康码还未统一,给人员流动带来了不便。
以江苏省为例,尽管省内多个城市已经实现了健康码的互认,但仍存在多个健康码并存的情况,给市民出行带来了困扰。类似的情况还存在于河南省和陕西省等省份。
作为疫情防控的“网红”,健康码的推出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但其互认问题一直是个难题。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表示,健康码互认的难点主要是各地疫情防控形势和政策的不同。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多部门联合出台了相关通知,明确要求各地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落实健康码信息互认机制和规则,明确跨地区流动人员健康码信息在各地区可信可用。这一举措为健康码的全国互认提供了一定的操作指南。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全国健康码的互认在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但并非无法解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推动,相信我们能够克服这一难题,实现健康码的全国互认,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在春运期间面临人员大规模流动的情况下实现健康码的全国互认显得尤为重要这将有助于减少人员聚集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确保广大群众能够安全有序地出行迎接新春的到来。健康码的奥妙与未来的挑战
健康码,这一看似简单的绿色小标识,背后却蕴藏着庞大的系统架构与复杂的技术逻辑。在业内人士眼中,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二维码,而是包含了众多上下游子系统、通信数据的庞大体系。为了确保查询效率,其数据存储和查询结构更是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胡功群专家指出,从技术层面来看,健康码的互认并无障碍,关键在于各地如何遵循标准技术规范,实现数据的共享与业务的协同。
事实上,许多省市如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智慧城市建设领先的地方已经做到了健康码的互认互通。但数据共享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尽管共享数据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地在实际操作中却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人们自然会疑虑:“数据共享是否安全?数据泄露的话谁来担责?”
钱卿博士表示,各地防疫健康码的不统一,其背后是疫情防控信息采集和管理系统的差异。在疫情爆发的初期,由于疫情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各地区疫情的严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形成了中央指导下的地方主导型的防疫体制。在这一背景下,各地建立了各自的疫情防控管理系统和平台,导致了防疫健康码的多样化。
这种不统一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全国健康码的不统一让一些不法分子钻了空子,试图使用假健康码蒙混过关。甚至有一款名为“健康码演示”的应用,可以模拟各地区健康码的不同显示风格,这不禁让人忧心。尽管这款应用在提示字句上与官方绿码有所不同,但其与官方健康码在视觉上的相似度极高,足以使人混淆。
对于公众来说,“一码通行”的愿景已经越来越近了。尽管各地仍有各自的健康码,但在国家发改委的推动下,“一码通行”已经成为现实。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对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人群来说,通过微信、支付宝等应用填写健康码无疑增加了他们的出行难度。基层执行人员的培训也是一大挑战。他们往往只认可自己所在城市的健康码,对于“全国防疫健康信息码”并不认可。
钱卿博士认为,实现“一码通行”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便民高效为根本指导原则,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社会成本、方便群众出行;二是实现政策统一,去除政策障碍,建立健康码信息互信互认机制;三是在技术上进行完善,实现不同系统和平台之间的无缝对接,消除技术壁垒。
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和规范化,统一防疫健康码政策、标准已经成为社会的共同呼声。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无论走到哪里,只需一个健康码,就能轻松通行。但我们也需要关注那些被互联网时代抛弃的人群,确保他们的出行需求得到满足。这是一个既充满挑战又充满希望的旅程,我们期待与社会各界共同前行。关于防疫措施的深化与普及,钱卿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他强调,面对当前的防疫形势,我们需要采取更多措施,确保居民的安全与健康。
钱卿建议可以推行子女申领制度。这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让年轻一代帮助年长居民更好地理解和操作防疫措施的方式。子女作为家庭的纽带,可以帮助老年人更好地理解防疫政策,指导他们正确操作相关程序,确保防疫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样的举措不仅能加强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还能提高防疫政策的普及率和执行效率。
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防疫工作,钱卿提议增设更多的手动填写站点。这些站点可以设在社区、街道等居民生活密集的地方,方便居民获取相关信息和进行必要的登记。手动填写站点不仅可以为居民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还能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收集。这对于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基层防疫人员的培训也是钱卿关注的重点。他认为,只有不断提高防疫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才能确保防疫工作的有效进行。应该组织定期的培训课程,让基层防疫人员了解的防疫政策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这样不仅能保证防疫工作的质量,还能为居民提供更为专业、周到的服务。
钱卿强调,防疫工作的关键在于让居民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如宣传栏、社区广播、网络平台等,及时有效地向居民传达相关政策信息。还应该加强与居民的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确保防疫工作更加贴近民生,让居民真正能够无忧通行。
钱卿的建议为我们深化和普及防疫措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通过推行子女申领制度、增设手动填写站点、加强基层防疫人员培训以及及时有效地传达政策信息等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障居民的安全与健康,共同抗击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