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 躁狂抑郁处高发
随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鲜花盛开,然而有些人却在这个季节遭遇了抑郁症和躁狂症的困扰。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呢?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专家的脚步,一同春季心理疾病的奥秘。
春季,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却也是精神疾病,尤其是抑郁症和躁狂症的高发期。民间有句俗语:“菜花黄,痴子忙”,形象地描绘了春季精神疾病的频发状况。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精神病患者初次发病都在春天,而有精神病史的患者复发率也相对较高。
那么,为什么春天容易引发精神疾病呢?专家指出,春季气候的不稳定是主要原因之一。春季气温忽高忽低,乍暖还寒,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大脑体温调节中枢会积极进行调节。虽然正常人能够适应这种气候,但也可能出现感冒、春困等精神倦怠现象。由于精神疾病与某些神经递质或激素的分泌失常有关,气温多变容易使有精神病史的人内分泌活动发生变化,产生情绪波动,从而诱发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等多种重性精神病。
面对春季抑郁症的威胁,我们该如何预防呢?阎秀芳专家提醒广大市民注意以下几点:
当您出现情绪低落或烦躁、焦虑时,要意识到这是人体在春季常见的情绪波动,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注意合理作息,适当减少工作量,多休息。多出去走走,亲近大自然。除了休息日与朋友到郊外呼吸新鲜空气之外,还可以在室内或办公桌上养一些绿色植物,每天精心浇灌,并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
对于精神病人,应监督其严格遵守医嘱,坚持服药,切不可擅自停药。对于在家的精神病人,要有专人看管、照顾,严防发生意外。如果上述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自杀、攻击行为,应及时到精神病专科医院进一步检查,寻求精神科心理医生的帮助。
新闻链接:
抑郁症被心理学家称为人类的“精神感冒”,足见其发病的轻易性和普遍性。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发病率约为11%,而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2600万。严重者可出现自杀的念头和行为,抑郁症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精神疾病。目前,抑郁症在我国的发病率已高达3%-5%,且严重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很高。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表明,抑郁症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人类第二大疾病。
微微健康网温馨提示:对于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来说,他们承受着极大的精神和躯体痛苦,影响生活质量、家庭和谐和职业能力。一旦疑似有抑郁症症状出现,需引起患者及家人的重视。及时去精神卫生机构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让我们共同关注心理健康,为身边的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