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姐不再性感
首次踏入美国航空公司的机舱,眼前那位笑容可掬的空姐可能会让你感到意外。
以Bette Nash为例,她已经担任空姐长达65年之久。传统的空姐形象,常常如电影《春娇与志明》中的风情辣妹一般,被赋予了过多的性感元素。正如《花花公子》创始人海夫纳所言的“邻家女孩”,或是被性化的对象,这一职业似乎总是与年轻貌美的“空中模特”紧密相连。空姐的世界远不止于此。
随着时代的变迁,空姐的形象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曾经受到严格年龄和形象限制的航空业,如今正在逐渐摆脱这些刻板印象。疫情之后,全球各地的航空公司为了吸引并留住人才,开始放宽对空姐服饰的要求。裤装制服、平底鞋,甚至不化妆上班,这些曾经的禁忌如今已逐渐成为常态。如同掀起了一阵“制服松绑浪潮”,空姐们得到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
回溯历史,空姐这一职业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当时,艾伦切奇提议航空公司聘请护士担任空中乘务员,这一创意源于她对飞行的热爱和专业的医护技能。她深知,飞行对于当时的乘客来说是一项冒险的尝试,而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为乘客提供及时的救助。于是,艾伦和7名精心挑选的护士一同踏上了波音飞机,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批天空女孩。
在早期的飞行中,空姐们不仅要面对颠簸和危险,还要承担许多繁重的任务。清洁飞机、帮助加油、安抚乘客等职责都是她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她们的制服是护士服的改版,相对保守并带有小帽子。航空公司对空姐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除了专业技能之外,风度、个性以及与乘客交流的能力也成为了选拔的重要标准。
成为空姐并非易事。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航空公司对空姐的单身身份有着严格的要求。一些公司甚至要求她们签署不结婚的协议,否则只能辞职。除此之外,年龄、体重、身高、种族和学历都是选拔空姐的重要因素。只有白人且受过大学教育的年轻女性才有可能被选中。
尽管如此,空姐这一职业仍然对许多女性充满了吸引力。在大萧条时代,空姐成为了许多女孩羡慕的职业选择。飞行对于她们而言是一种冒险和梦想的结合体。乘坐飞机旅行在当时仍然是一件新奇而冒险的事情,而空姐则是这一冒险旅程中的一部分。她们不仅是安全的守护者,更是旅途中的陪伴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航空业逐渐成熟,对空姐的要求也逐渐放宽。如今,空姐的形象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性感标签,而是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存在。她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热情为乘客提供优质的服务,成为了航空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变化的时代背景下,空姐的形象也在不断地演变和进步。在历史的长河中,飞行经历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乘坐飞机更像是一种奢华冒险,但随着航空技术的进步,飞机旅行逐渐变得大众化。在这一过程中,空姐的角色和形象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
在二战后的初期,飞机旅行更多地被视为一种高端体验,专为富有的人群设计。航空公司为了吸引商务乘客,尤其是男性乘客,开始重视空姐的形象和制服设计。他们请来知名设计师打造令人眼前一亮的制服,以此来提升航空公司的品牌形象。在这一时期,空姐的形象被逐渐物化,甚至带有性化的色彩。一些航空公司推出了大胆的宣传策略,强调空姐的魅力与吸引力。他们精心设计的制服、充满性暗示的广告宣传以及营销手段,使得空姐几乎成为了一种男性的集体幻想。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航空公司甚至推出了带有强烈性暗示的服务方式,如兔女郎等。这种高度性化的营销方式不仅引起了公众争议,也让许多空姐遭受到性骚扰的问题愈发严重。一些勇敢的空姐站出来为自己的权益发声,呼吁改变这种不健康的行业现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航空市场的竞争加剧和女性乘客的比例上升,航空公司逐渐意识到这种物化女性的策略已经不再适用。他们开始转向更加专业和人性化的服务方式。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和性别平等意识的提高,许多空姐开始为自己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发声。在这样的背景下,航空公司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营销策略,并采取措施改善工作环境和待遇。空姐的形象也逐渐从单纯的性感符号转变为专业的服务人员。他们穿着统一的制服,接受专业的培训,专注于为乘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照顾。航空公司更加注重提高乘客的整体体验和安全保障水平,而不仅仅是强调空姐的外貌和形象。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性别平等意识的提高,也为空姐这一职业带来了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前景。空姐的形象变迁是航空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他们不再是单纯的性感符号,而是专业的服务人员和社会参与者。这一变革体现了性别平等意识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的进步。现在的情况是专业性的要求越来越突出重要性已经超过了其他一切要素。。在不断推动航空业变革的浪潮中,空姐群体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变。她们不再受到年龄、容貌等刻板印象的限制,她们的努力促使美国航空公司逐渐摒弃了对于空姐的刻板要求,使得空中服务更加专业与人性化。
制服的变化是空姐群体地位提升的最好见证。曾经以性感为卖点的空姐制服,如今已经转变为高雅与专业。在80年代,空姐制服的设计理念发生了重大转变。澳洲航空制服的标志性设计,由Yves Saint Laurent倾情打造,其独特的宽肩垫、翻领设计以及澳洲袋鼠元素的融入,成为了永恒的经典。而在美国,空姐制服的颜色和风格逐渐趋于一致,海军蓝成为了主流色调,象征着专业与严肃。
随着女性运动的推进,“空姐”一词逐渐被淘汰,因为它背后所承载的性化想象令人无法接受。如今,这一职业已经向男性开放,空中乘务人员被尊称为“乘务员”。这一变革体现了对空中服务人员职业的尊重和对性别平等的追求。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加入了制服松绑计划。从美国的航空公司到韩国的廉航Aero K,再到乌克兰的SkyUp航空公司,制服的变化趋势越来越专业化和实用化。尽管这一变革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声音,有人怀念曾经性感的空姐形象,有人认为现在的制服过于保守和乏味,但这都无法掩盖住空姐们在摆脱职场性骚扰的道路上所付出的努力。
现在的空姐们穿着朴素专业的制服,她们的形象更加多元和包容。年轻的、年长的、高矮胖瘦各种类型的女性都可以成为空姐。这一变革不仅提升了空姐群体的社会地位,也让航空业更加人性化。她们的努力值得尊重和赞扬,因为她们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更多女性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