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怀孕莫贸然停药
在充满喜悦的孕期,对于许多育龄女性来说,可能会遭遇未知的困扰和挑战。周铃(化名),一个年仅二十九岁的准妈妈,面对医院的化验单时,并未感到预期的喜悦,反而陷入了深深的恐慌。她患有抑郁症,一直服用抗抑郁药物,担忧这些药物会对胎儿造成影响。她的困惑并非个案,许多育龄女性在怀孕后面临类似的难题。
抑郁症在育龄女性中的发病率日益上升,对抗抑郁药物的疑虑也在不断增加。像周铃一样,许多女性在怀孕后都会面临这样的困惑:“我现在可以要小孩吗?”、“如果我要小孩可以停用抗抑郁药吗?”或者,“我现在已怀孕两个月了,这个宝宝该要吗?”这样的问题在每个渴望生育的女性心中都是一道难题。
据广医一院精神医学科的余金龙副主任医师介绍,怀孕的女性患抑郁症的风险并不低。尤其是对于那些有抑郁症病史的妇女来说,怀孕后复发的风险更高。在孕期头三个月尤为明显。面对这样的困境,许多女性都会关心一个问题:抗抑郁药物对胎儿有害吗?
余主任明确指出,所有的抗抑郁药物都会通过胎盘迅速进入胎儿体内,但目前尚无明确的证据表明所有抗抑郁药物都会导致胎儿畸形。FDA的药物分类中,A类药物在孕妇中使用最安全,而X类则禁用于孕妇。在我国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大多数属于C类,这意味着我们尚未发现这些药物与胎儿畸形之间的直接证据。一些特定药物如碳酸锂、卡马西平等,是与胎儿畸形有关的。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医生、病人和家属选择用安定类药物替代抗抑郁药物来治疗孕期抑郁症。他们认为安定类药物副作用较小,对胎儿更安全。这种替代治疗方案实则更危险。因为安定类药物不仅无法起到抗抑郁作用,而且大多数安定类药物属于D类或X类,对胎儿的影响可能比抗抑郁药物更为严重。
抗抑郁药物对胎儿和孕妇的影响还包括产后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或撤药综合征。如果母亲在孕期服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新生儿可能会出现肠梗阻、敏感、易激惹和癫痫发作等症状。而对于服用新型抗抑郁药物的母亲来说,新生儿可能出现适应困难、呼吸困难、喂养困难、易激惹等,但大多不严重,通常短期内会消失。
面对这样的困境和挑战,我们鼓励育龄女性在做出决定前充分了解风险,与专业医生深入沟通。我们也期待有更多的研究和证据出现,为这些迷茫的女性提供明确的指导。毕竟,每一个宝宝都是生命的奇迹,每一个妈妈都值得被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