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健走最强身
健走之道:专家为老年人指点迷津
本报实习记者 严立新为您带来独家专访
在小区、公园的每一个角落,我们总能在清晨或傍晚时分,看到许多老人积极参与健走运动。北京老年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陈雪丽对此表示肯定,并深入了健走对老年人的多重益处。陈雪丽指出,健走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和心肺功能,对于预防和治疗老人肥胖、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脂肪肝等疾病具有显著效果,同时还有助于降低老年痴呆症的患病风险。
简单易行的健走运动并不意味着绝对安全。陈雪丽特别提醒老年人,在参与健走运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速度不宜过快。老年人与年轻人不同,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身体状态也会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在健走时,老年人应选择适合自己的步速,避免与他人攀比。以走路时气息微喘但不影响说话为宜,以免引发血压升高和膝关节损伤。
步幅不宜过大。健走时应抬头挺胸,放松肩部和手臂,摆动幅度不宜过大。为了避免颈肩僵硬和受损,小腹应随着运动的频率进行舒展和收紧,这样可以很好地锻炼腹部肌肉。为了减少膝盖周围的肌腱负担,步幅不宜过大,以身高的45%~50%为佳。两足之间的距离也不应过宽,可以想象自己走在比肩膀略窄的两条线上,以增加行走时的稳定性。
及时补水是健走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陈雪丽指出,身体缺水会导致疲劳感加剧,血液浓度升高,可能引发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后果。老年人在健走前应先喝1~2杯水(50~100毫升)。在健走过程中或刚走完时,若有口渴的感觉可以补充少量水,注意要小口慢咽,防止因喘息出现呛咳。根据身体状况和疾病情况,老年人可以选择补充饮用水或运动饮料。
陈雪丽强调,每次健走的时长和强度都要根据当时的身体状况来决定。锻炼后的状态应该是微微有汗、轻松愉快、食欲和睡眠良好。身体稍感疲劳、肌肉酸痛的情况在休息后应消失,次日应感觉体力充沛,有运动欲望。一定要避免健走后出现大汗淋漓、气喘胸闷、头晕眼花等情况。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若运动后脉搏在15分钟内尚未恢复,需要及时咨询医师判断、更改运动方案。
在陈雪丽的指导下,我们了解到健走不仅仅是简单的步行,而是需要注重细节和科学的运动方式。让我们在享受健走带来的健康益处的也注重运动的安全与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