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数字服务适老化改造
近日,在各地的两会上,关于如何加快数字服务的适老化改造以及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最初一公里”出行难题等议题备受瞩目。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许多老年人在享受便捷出行服务时却遭遇困境。他们不熟悉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操作,导致在需要打车时难以成功预约网约车。即便在路边尝试招揽出租车,也常常发现车辆已经在线上被其他乘客预订了。
这种情形并非个例,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产品的广泛应用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也给部分老年人在使用互联网应用和手机应用程序时带来诸多困扰。比如,就医时需要通过网络提前预约挂号,完成社保认证必须使用手机进行人脸识别,甚至在外就餐时也需要通过扫码点餐等。这些在年轻人看来习以为常的操作,却成为老年人面临的难题,成为他们难以跨越的“数字鸿沟”。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加快数字服务的适老化改造变得至关重要。针对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遇到的困难,我们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已超过2.64亿,占总人口的18.7%,这一群体在数字服务方面的需求不容忽视。创造一个对老年人友好的数字环境,不仅能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进一步激发他们上网用网的需求活力,同时也将为相关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数字技术的适老化改造。有关部门出台了互联网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方案,推动老年群体更好地融入互联网,享受更便利的民生服务。通过优化界面设计、简化操作流程、增加实用功能等方式,许多网站和手机应用程序更加贴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中国消费者协会最近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大部分应用程序已经符合适老化改造的基本要求,并且得到了老年用户的认可。
要让老年群体更方便地接触网络,我们仍需要继续努力。“数字惠老”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社会、企业和家庭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在宏观层面加强政策制定,推动相关企业加快互联网适老化改造。企业应担起更多责任,推出更多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产品与服务。社会和家庭也要加强数字反哺,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志愿服务等方式,帮助老年人消除对网络信息和智能技术的畏惧和排斥心理。
我们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老年人将能够更便捷地融入数字化生活,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