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十年医改路
故事一
曾经有一个大型的养鱼场,为了确保鱼苗的存活率,老板雇佣了一个专业的养护团队。在最初的薪酬模式下,团队的收入与发现的病鱼数量直接挂钩,导致团队为了获取更高的收入,不断上报病鱼情况,而老板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病鱼数量,支出也逐月增加。问题的根源在于,这种薪酬机制激发了团队过度报告的积极性,而实际解决病鱼问题的能力并未相应提升。
后来,老板改变策略,采取了总承包的薪酬方式。这意味着团队需要在固定费用内解决养鱼过程中的所有问题,保证鱼苗的存活率。这一改革后,团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通过改善鱼池消毒和饲料质量等措施,有效地减少了病鱼的数量。由于团队收入的稳定性,他们的工作频率也降低了,从而实现了养鱼场的可持续发展。
故事二
在一个养猪场里,兽医的工作是防疫。在原有的工作模式下,每次疫苗接种和疾病处理都需要支付费用,导致防疫成本不断攀升。负责人发现这种模式下防疫成本过高,于是决定进行改革。他们采取了与出栏数挂钩的承包方式,这意味着兽医需要在固定费用内完成所有防疫工作,确保猪的健康成长。这一改革显著降低了防疫成本,提高了兽医的工作效率。
故事三
在一家KTV里,管理方为了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雇佣了一个调音师团队。最初,管理方采取的是精细化管理方式,按照调音师的工作量和次数支付费用。这种模式下设备的问题反而越来越多。管理方意识到这种薪酬机制可能导致了负面激励,于是进行了改革。他们采取了固定费用的方式,无论调音师工作多少次或调整多少设备,都只支付固定费用,只要大部分设备能正常运行即可。这一改革使得调音师更加负责,设备运行也更加顺畅。
以上三个故事都揭示了一个道理: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薪酬模式对于组织的发展和员工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在三明医改中,这一理念得到了广泛应用。医改的核心是让医疗回归医学本质,让医生回归救死扶伤的本质。通过改革薪酬机制和激励机制,确保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价值取向与老百姓的利益诉求相一致,从而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益,真正实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目标。詹积富曾提到,医疗行业的种种问题,如医药价格虚高、回扣促销、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等,都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往,医院的科室和医生都有创收压力,这也导致了药品耗材价格不断攀升,一些医生在回扣的诱惑下选择给患者使用更贵而非更合适的药物。三明的第一阶段医改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比如将乐县医院副院长黄林新分享的一个案例,骨科手术相关的髓内钉费用已经大幅下降,患者自付部分也显著减少,这标志着患者真正从中受益。
随着三明的医改进入第二阶段,其核心目标已经转变为让医疗回归其本质救死扶伤。在这一阶段,三明的策略是建立章程和制度,确保医疗行为的正当性。詹积富强调,根本问题在于将“按劳取酬”机械地引入医疗体系,导致医生和医院为了收入而过度治疗。第二阶段医改的重点是提升医务人员的阳光收入水平,通过推行院长年薪制、医师技师年薪制等措施,确保医生不再依赖回扣。
到2020年,三明市公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平均收入已经翻了三倍多,达到每年13.37万元。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例如,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理顺医疗服务价格结构、实行全员目标年薪制等措施,三明的医疗体系逐渐步入正轨。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定绩效考核指标,医生开大处方的行为已经被有效遏制。
进入第三阶段,三明的医改更加注重构建健康保障体系,以老百姓的健康为中心。在这一阶段,医保基金被更有效地利用,通过组建医共体、实施医保基金打包等措施,鼓励医疗机构更注重预防疾病和健康管理。通过远程医疗、健康检查一体机等方式,医疗资源得以下沉到基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三明的医改之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患者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医务人员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更重要的是,医疗行为逐渐回归其本质救死扶伤。期待未来三明的医改能够继续深化,为更多的群众带来福祉。
在三明医改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亮点是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从詹积富看到的居民健康管理系统和健康“大数据医生”,到通过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进行的远程会诊,再到使用健康检查一体机的基层医生,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三明医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也使得医疗资源得以更加均衡的分配。
这也反映出未来医改的一个重要方向数字化医疗。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医疗将会在医改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居民的健康数据,实现远程医疗、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和科普宣传等功能。这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也可以降低医疗成本和费用,让患者和医务人员都从中受益。
三明的医改之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且还在继续深化。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化医疗的应用将成为重要的推动力。我们期待未来三明的医改能够继续走在前列,为更多的群众带来福祉,也为全国的医改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在先进的医疗科技辅助下,廖寿英的身体各项指标体温、血糖、血压、血氧、尿常规以及心电图结果等,迅速被精确测量并即刻上传到县总医院的健康管理中心。这一切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她的健康档案因此得以实时更新,反映了现代医疗对于个体健康的精细管理。
在三明市这个拥有263万人口的城市里,每个人都可以清晰地知道他们的健康由哪个单位负责。各个总医院也明确自己所负责的人口数量。在这样的医疗体系下,詹积富表示,“仅仅管理医疗和治病已经显得过于简单,我们追求的是更高的目标让居民不生病,让老百姓过上更健康的生活。”
以将乐县总医院为例,他们为县域内的慢性病患者推出了“三处方”制度。这些处方不仅分发到各分院和村卫生所,还由基层医生和健康管护团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定制。村医廖步其表示:“我们现在不仅要监测患者的日常血压和血糖,更要关注他们的生活方式喝多少水、吃什么食物、有没有进行运动等。当我们把这些生活细节管理好,自然就能延缓慢性病的进程,从而延长大家的健康寿命。”
事实上,这一系列的健康管理和预防措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三明市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80.02岁,这一数字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
詹积富形象地描述说,县乡村一体化的总医院就像是一辆汽车的底盘车架,支撑着整个健康管理的架构。而正向健康激励的岗位年薪制和医保基金按人头年度打包制度,则像是这辆车子的方向盘和发动机。这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推动了一场涉及、医院、医生、医保、医药以及个人的全方位行为变革,实现了以健康为中心的医疗理念。